黃曲霉毒素B1(AFB1)因其強致癌性和廣泛污染性,被列為食品安全領域的“頭號威脅”。傳統實驗室檢測耗時長、成本高,而
黃曲霉B1快速檢測卡憑借操作簡便、結果直觀、10分鐘內出結果的優勢,成為糧油企業、農戶及監管部門現場篩查的“利器”。本文將詳細解析檢測卡的使用步驟與注意事項,助您高效攔截毒素污染。

一、檢測原理:免疫層析技術的“分子捕手”
黃曲霉B1快速檢測卡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,核心原理如下:
1.樣品中的AFB1與膠體金標記的特異性抗體結合,形成“毒素-抗體復合物”;
2.復合物隨樣品液在硝酸纖維素膜上層析,遇到預包被的AFB1抗原(T線)時,若樣品中毒素濃度低于檢測限,抗體優先與T線抗原結合,顯現紅色條帶;
3.質控線(C線)固定有二抗,可捕獲游離抗體,確保層析過程正常,始終顯色。
結果判定:
1.陰性:T線與C線均顯色(毒素未超標);
2.陽性:僅C線顯色,T線不顯色(毒素超標);
3.無效:C線未顯色(需重新檢測)。
二、操作步驟:從樣品處理到結果解讀的“四步法”
1.樣品制備:粉碎與提取是關鍵
①固體樣品(如玉米、花生):取5g粉碎至均勻粉末,加入25mL提取液(通常為甲醇-水混合液),震蕩5分鐘后過濾,取上清液;
②液體樣品(如食用油):直接取1mL樣品,加入4mL提取液稀釋,混勻后靜置分層,取上層清液。
2.加樣:精準控制體積與時間
①撕開檢測卡鋁箔袋,平放于干燥表面;
②用移液器吸取100μL提取液,垂直滴加至加樣孔;
③靜置5-10分鐘,避免移動檢測卡,防止層析中斷。
3.結果讀取:抓住“黃金時間窗”
①最佳讀數時間:加樣后8分鐘;
②光線要求:在自然光或白光下觀察,避免強光直射導致誤判;
③記錄結果:拍照或記錄T/C線顯色情況,陽性樣品需立即復檢并留存證據。
三、注意事項:避開“坑點”確保結果可靠
1.避免交叉污染:使用一次性移液器吸頭,不同樣品間更換手套;
2.控制環境溫濕度:檢測卡需在15-30℃、濕度≤70%條件下使用,高溫可能導致假陽性;
3.關注檢測限:不同品牌檢測卡靈敏度差異大(如2μg/kg、5μg/kg),需根據法規要求選擇;
4.陽性樣品復檢:快速檢測卡為初篩工具,陽性結果需通過HPLC或LC-MS/MS確認。
四、應用場景: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守護
1.農戶自檢:收獲前快速篩查,避免高污染作物流入市場;
2.糧庫入庫檢測:10分鐘完成一批次樣品篩查,提升流通效率;
3.餐飲企業驗收:對原料(如堅果、香料)進行快速抽檢,降低食品安全風險。
黃曲霉B1快速檢測卡以“傻瓜式”操作和分鐘級響應,將實驗室級檢測能力延伸至生產一線。掌握正確使用方法,即可讓這一“掌上實驗室”發揮最大價值,為食品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線。